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2025—2027年)行动的部署要求,以“甲子传承 医工融新”为主题的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第五届上海大学医工交叉论坛”日前在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医学院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大学附属四一一医院、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共同协办。论坛聚焦“以工程技术破解医学难题”,汇聚多学科智慧,围绕医工交叉领域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勤皓,上海大学原党委书记成旦红,虹口区委副书记姜爱锋,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等出席。
会议现场
现场同步举行“上海大学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医教协同青年心理健康工作室”揭牌仪式。两大平台的成立,标志着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大学在医教研协同、校院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有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本届论坛以“医工融合、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涵盖精神医学、神经科学、心血管疾病、眼视光学等多个前沿领域。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以及相关产学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在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作题为《睡眠机制与失眠症非药物干预策略》的报告,展示了睡眠-觉醒调控环路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万峰教授发表题为《心血管器械研发转化到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From Vision to Reality》的演讲,立足临床痛点,剖析器械创新瓶颈配资优选,提出工程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侯乒主任围绕《AI赋能眼科诊疗创新》,全面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构建眼科精准诊疗体系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与实践案例。 在“精神医学与智能诊疗”“心血管疾病”“神经医学”“眼视光学”四个专题分论坛上,18位专家的前沿学术报告全面呈现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创新成果。
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